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齐出,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光化门外,甲士森列,刀枪如林,车马无边无尽地蔓延。</p>
大唐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p>
“朕承天命,御驾亲征…”</p>
“今回纥新汗不敬大唐,并寇犯边境,倒行逆施,使社稷蒙羞……”</p>
“昔英武可汗之子叶护太子,朝拜天可汗,以数十年忠臣之谏,使大唐出师讨伐不臣。朕为天下共主,自当应允。”</p>
“此行,万里迢迢,黄沙漫漫,朕当与将士们同心协力,奋勇杀敌,以保我大唐之疆土,护我万民之安康。”</p>
“军旗所指,皆为国土;战鼓擂动,唯求凯旋。功成之日,朕必不吝封赏,为将士们晋升军衔……今日出征,唯愿诸将士用命,扬我朝之威,振我军之魂!”</p>
李瑄身披金甲,手握宝剑,高坐战车,龙颜沉毅,目含威芒。</p>
他用深沉的声音,向将士宣誓此次出征。</p>
这是大唐新式禁军第一次出征。</p>
即便军衔制度还未完全落实,但将士们无不满怀憧憬。</p>
“万岁!”</p>
“万岁!”</p>
不论是为理想而战,还是追求荣华富贵,都被李瑄的话感染。</p>
他们是天下府兵都想加入的禁军,当不负至尊之托,一战定乾坤。</p>
在李瑄誓师出征的远处。</p>
百姓蚁聚,来欢送至尊御驾亲征。</p>
他们也呼喊如雷,声震天地。</p>
每一名百姓都认为大唐是因正义而战,至尊一定能旗开得胜。</p>
这些年来,大唐日新月异。</p>
相比于天宝年间,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见的转好。</p>
长安的粮价也稳定在二十五文一斗。</p>
虽然价格比开元时期高一倍还多。</p>
但“谷贱伤农”,大唐终究是以农耕为主。</p>
适当提高粮价,有助于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p>
购买粮食的,多是一些商贩、权贵、文人、官吏,以及现在兴起的“工人”。</p>
工人的工资,完全可以承受这种粮价。</p>
朝廷的农部亲自下场,常平仓维持粮价。</p>
大唐免除了义仓税,储存义仓粮食,以防止天灾。</p>
义仓税本就是苛捐杂税的一种。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用来购买粮食,用以赈灾。</p>
哪有百姓自己缴纳粮食,自己为自己储存粮食的道理?</p>
李瑄还亲自发明了许多改善生活的生活用品。</p>
在饮食上,李瑄发明炒菜,已经有二十炒菜流行于民间。</p>
长安附近,酒楼客栈,若不会炒菜,生意将一落千丈。</p>
食用油的制作直线提升。</p>
炒菜铁锅铁铲的生产,风靡长安。</p>
朝廷的商部在各地都建立制作铁锅的工厂。</p>
特别是山西铁矿多的地方。</p>
朝廷组成地质勘探队,不仅在中原地区,更多在边疆地区,去寻找金银铜铁矿产。</p>
届时,一户百姓,买下铁锅和油盐调料压力并不是很大。</p>
还有各种方方面面,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p>
是以,此时平民百姓对李瑄的拥护,古今君王无有比拟。</p>
“朕出征后,尔等轮流执笔,共决政务。今制度新改,处理关键时要慎而又慎。若无大事,则不必向朕汇报……”</p>
临行前,李瑄向李岘、裴遵庆等宰相叮嘱道。</p>
宰相只需要将政务完善,调度地方。</p>
另外,长安和洛阳,各留两万余禁军。</p>
震慑顽固旧臣。</p>
李瑄还将浑瑊、车光倩两名年轻的都督召至身边,作为征伐草原的先锋大将。</p>
另外,兵部尚书李泌、天策府枢密使封常清、天策府辎重使张兴等官吏与李瑄一起随行。</p>
除此之外,就行一些秘书省属吏,锦衣卫属吏,以及一些跟随天子的文典官吏,如起居郎、谏官、史官之类。</p>
“至尊放心,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向李瑄一拜。</p>
他们会兢兢业业,使至尊无后顾之忧,尽快得胜归来。</p>
“出发!”</p>
点了点头,李瑄挥剑西指。</p>
“咚咚……”</p>
战鼓声雷雷,一名名士卒翻身上马,向西方进军。</p>
一条道路敞开,李瑄的战车徐徐而动。</p>
“预祝至尊凯旋……”</p>
文武百官拱手齐喊。</p>
百姓们的欢呼声更甚。</p>
……</p>
大唐的四万余禁军,将在李瑄的率领下,将出长安府,到达甘肃省。</p>
然后出萧关,从新泉军渡过黄河,顺着长城到达凉州城,在凉州城休整后,北上至白亭海。</p>
沿途的粮草,地方已有准备。包括从新泉军渡黄河的船只。</p>
唐军基本都是骑兵和车辆,且一人双马,有备用马匹。</p>
这条道路,是长安到河西走廊最进的道路。</p>
大唐用巨量的俘虏,几年的修理,已成驰道。</p>
使大唐可以日行八十里,游刃有余。</p>
大唐为提升速度,四万多骑兵,分为十个方阵。</p>
李瑄坐镇最中。</p>
每个方阵之间,相隔数个时辰的路程。</p>
每日辰时起,午时过后停下喂马、休息进食,下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停止行军,埋锅造饭。</p>
如此,不必担心队伍因人数太多,陷入拥挤。</p>
皇帝御驾亲征的旗帜,再临河西。沿途百姓得知后,纷纷前来拜见。</p>
即便看不见皇帝的身影,车粼粼,马萧萧。禁军行军的场景依旧令他们心驰神往。</p>
待李瑄停留驻足的时候,有幸运的百姓能与李瑄交谈。</p>
李瑄顺带了解途经之地的情况。</p>
……</p>
在李瑄引兵至凉州的时候,灵武都督王难得、太原都督郭子仪、范阳都督李光弼,得到李瑄的军令。</p>
他们犒劳兵马,召集诸胡州骑兵,按照李瑄规划的战略区域,扫灭不臣。</p>
回纥自骨力裴罗建立以来,一直雄心勃勃,以尽拥匈奴故地为目标。</p>
回纥共统治十一姓大部,又有数不胜数的小部。</p>
东起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p>
至磨延啜的征伐四方,北过小海(今贝加尔湖),已尽有古匈奴故地。</p>
阴山以北的巴彦淖尔高原、乌兰察布高原、锡林郭勒高原、呼伦贝尔高原均在回纥汗国的控制之下。</p>
且设置官吏和部落,重兵驻守。</p>
TTKn c o</p>
在三受降城与大唐绢马互市的时候,对大唐时有防备。</p>
毕竟回纥的核心在郁督军山和嗢昆水周围。</p>
越是往东,回纥的掌控力度越弱。</p>
特别是现在大唐以原本的室韦建立抚远都护府后,旁边的回纥诸姓人心惶惶。</p>
在此背景下,大唐开启灭回纥之战。</p>
以王难得、李光弼、郭子仪为首。加上三万附属骑兵,一共七万骑兵,兵分三路,进入草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