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8章 率临洮军 赤水军突袭回纥“阅兵”,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纥骑兵只被李瑄召一千。</p>
这些河西胡人部落并不知道大唐将要对回纥进行突袭。</p>
如果有人吃里扒外,到白亭海后去向通风报信更好。</p>
让回纥更坚定李瑄是在吓唬他们。</p>
李瑄向安思顺吩咐后,使安思顺率亲卫提前离开到河西。</p>
传令兵也奔赴各县。</p>
李瑄则让临洮军、赤水军一万骑做好准备,带领二十天的干粮,两天后就开始出发。</p>
出发前一天,杀牛宰羊,誓师出征。</p>
当玉门关、阳关关闭,县与县、郡与郡之间,设立禁止通行的路卡后。</p>
河陇大震!</p>
不知道的还以为李瑄要造反呢!</p>
那些胡商和从长安来的汉商,不得不停留在原地,等待放行。</p>
原本的吐蕃探子,也被锁在河西走廊、河湟等地。</p>
有几個想要翻山离开,汇报消息,却被郡兵县卒抓住,押送到河湟。</p>
两天时间过去,大军已过湟水,浩浩荡荡地出行。</p>
现临洮军拥有轻骑七千人,明光甲精骑五千人,强弩兵两千人,重甲步兵两千人,陌刀军一千人,斥候营一千人,重骑兵一千人,跳荡精骑一千人。另外随行的工匠、医者、僚属等辅助人员五百人。</p>
再加上赤水军的五千精骑、五千轻骑,有足够的铁甲,也能利用地形。</p>
其中重步兵、重骑兵和陌刀军都是一人四马,完全可以跟上行军速度。</p>
李瑄带的幕僚有刘单、高适、岑参、段秀实。</p>
数以万计的铁骑从郡县而过,震撼沿途百姓。</p>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的骑兵,还披着铁甲。</p>
而且军队阵形整齐,不踏田地,不宿村庄,秋毫无犯。</p>
百姓们都知道这是河陇主帅李瑄在亲自率军行进,就是不知道去那里。</p>
而沿途的胡商看到一队队铁甲,也舌挢不下。</p>
他们明显能看到许多铁甲士兵并未穿戴,而是放在马匹上。</p>
那样的士兵,竟然一人四匹马。</p>
还有那闪烁着寒光的陌刀,不知道是什么兵器。</p>
即便是轻装的弩兵,也有一人双马。</p>
光披着大唐明光甲的铁骑,就在官道上奔跑许久。</p>
还有更多轻骑,他们穿着黑色的制式皮甲,每个人的马侧都挂着马弓,他们的马上没有长枪,唯有横刀。</p>
亦是双马而行,以五百人为一队,间隔不至一里,飞奔而过。</p>
那铁甲的碰撞声,让人毛骨悚然。</p>
那马匹的嘶鸣声,让人闻之胆颤。</p>
“据说大唐元帅要和吐蕃打仗,但吐蕃明明在南面,他们为什么往东北。”一名米国栗特人向周围的同伴问道。</p>
“他不会是想造反吧!”</p>
有胆大的栗特人说道。</p>
“嘘!这话不能乱说。”</p>
同伴嘘了一声,说话的声音更轻。</p>
……</p>
也有龟兹商人小声说:“河陇的唐军,比安西四镇的唐军还强大。”</p>
“是啊!大唐是不可战胜的,据说他们在西域的兵马,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真正的精锐,就是这这里、北部和东北部。”</p>
周围一名疏勒游客说道。他来大唐,就是为了见识大唐的繁盛。</p>
“要是大唐的精兵陈列西域,大食一定不敢再向东扩张。”</p>
也有栗特人这么认为。</p>
因为大食东扩,已经吞并了昭武九姓故地。</p>
原本被大唐高宗皇帝册封的地方,本来只是名义上向大唐服从,现在却臣服于大食的铁蹄下。</p>
“谁说不是呢!”</p>
又一名何国栗特人惋惜道。</p>
大食强行让臣服者信奉他们的教义,但栗特人不想信奉啊!</p>
可惜,他们认为大唐距离昭武九姓太遥远,不可能出兵大食。</p>
而大食跨过乌浒水,就能与大唐角逐西域。</p>
由于葱岭的阻隔,使大唐从未真正统治过葱岭以西的昭武九姓。</p>
大唐铁骑所过,议论不断。</p>
但李瑄向西北的消息,注定是无法传出去的。</p>
……</p>
九月上旬,长安,兴庆宫。</p>
“骨力裴罗这贼子,念他是承宗的儿子,封他为怀仁可汗,竟敢阻挠我大唐收复九曲。”</p>
勤政务本楼,李隆基将李林甫和裴宽两位宰相召来后,拍着玉案。</p>
他希望在这个冬天,能收到收复九曲的好消息,让他高兴一番,向天下百姓宣扬这种功绩。</p>
这个节骨眼,回纥竟然南下白亭海阅兵,这是给大唐上眼药啊!</p>
“七郎果决,领骑而出,远绕大漠突袭回纥。一定要对回纥施以颜色。”</p>
李瑄能果断率骑突袭回纥,很符李隆基心意。</p>
李瑄的奏折上,将回纥描述成背信弃义能小人,阻挠圣人开疆扩土,让李隆基看了咬牙切齿。能出兵先攻击回纥,符合他心意。</p>
如果不这样描述,再过一段时间,回纥拿着贡品讨好李隆基,就不好说了。</p>
反正李瑄已经出兵,木已成舟。</p>
“两位宰相,你们觉得要如何惩罚回纥?”</p>
李隆基见李林甫和裴宽看奏折看得差不多了,于是向二人问道。</p>
“启禀圣人,李将军就不该擅自出兵,我们和回纥是盟友,李将军还没圣人的诏书,就擅自攻击盟友,容易落人口实。臣认为圣人您天纵神武,威震寰宇,只需要一道敕令发至回纥,骨力裴罗就得仰慕您的恩威,乖乖退兵。李将军只需要好好收复九曲即可。这样耽误时刻,怕是今年收复九曲无望了。”</p>
李林甫阴阳怪气地向李隆基说道。</p>
本来前半句听得李隆基皱眉,后半句又让李隆基舒心。</p>
最后还不忘责怪李瑄擅自行动,错失收复九曲的良机。</p>
“右相此言差矣。骨力裴罗将兵南下,明显是故意阻挠我大唐收复九曲。这已经冒犯圣人的威严,当有惩戒。胡人胜则劫掠,败则求和,屡屡如此。臣认为李将军做得很对,否则以回纥人的性格,很容易在大战的时候危害我大唐。”</p>
裴宽站出来为李瑄说话。</p>
本来他与李林甫只是小过节,也没什么仇恨,但不久前李林甫不讲武德险些害死他孙儿,让裴宽对李林甫恨之入骨。</p>
但凡是李林甫的话,只要有破绽,他就会抓住机会推倒。</p>
“我怀柔太久,亦觉得需要对回纥施以教训。我大唐朔方、河东还有十万兵马,骨力裴罗竟敢如此,这是没将我大唐放在眼里。让忠嗣派轻骑出阴山,歼灭几个回纥附属部落。如果七郎将回纥阅兵的骑兵打败,我要看看骨力裴罗会说些什么?”</p>
虽然李林甫马匹拍得好,但李隆基还是认可李瑄和裴宽的话。</p>
他觉得自己开元年间太仁慈了,才让这些胡部反复横跳。</p>
回纥号称二十万兵马又如何?</p>
他们的精华并不在阴山以北,而是在郁督军山、嗢昆水、仙娥河等地。</p>
如果回纥因被灭几个部落而暴怒,哪怕隔着几千里,李隆基也会发动数十民夫,让王忠嗣带领十万兵马去征伐。</p>
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判若两人。</p>
骨力裴罗也不会料想到。</p>
“遵旨,臣这就拟订诏书。”</p>
见李隆基这么说,李林甫不敢再提出异议。</p>
只希望李瑄能载一个跟头。</p>
他认为回纥敢南下阅兵,就是因为李瑄对待胡人太强势,骨力裴罗居安思危,不想让李瑄打败吐蕃。</p>
换成他也会如此。</p>
但李林甫不敢将这一点,向李隆基吐露。</p>
“七郎奏折说,不会耽误收复九曲。朕相信七郎。左相,派骑携重金前往河陇,收购胡部牛羊,购买美酒,犒赏河陇军队。”</p>
李隆基最后又向裴宽吩咐一声。</p>
将士天寒地冻作战,他也要有所表示一番。</p>
前段时间,李瑄通过河西长行转运,送来一批搜刮豪强的金银珠宝。</p>
他决定用在边军身上,提振士气。</p>
“遵旨!”</p>
裴宽领命。</p>
两相退走出,李隆基期待李瑄能尽快传来击破回纥骑兵联军的消息。</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