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染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高高挂起于白绫上,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墨色染秋,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梅沅的鼻子很酸。

这一刻她才真正的切身感受到,这是她如今、未来要活着的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活生生的。

原来她早已不是执棋者,而是局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

‘梅伯温……梅老爷子,我会不负你所托,不会让梅氏一族如历史中一样落得个诛族的下场。’

‘我不知道你除了死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或者说……你自己本就心存死志,我也觉得你死了对我们是好的,对历史是好的,对未来是好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矫情些什么……可能就是,一个会对着我笑,会夸我的老头,再也没有办法开口说话了吧……我在穿越前也没见过我爷爷……爷爷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矛盾啊,我……’

‘但你放心吧,我会把你的故事记录着、书写着,我还蛮擅长写小作文的。

我的子女也会在寒衣节去祭奠你,虽然不会跪拜你,但能被亲王公主祭奠,对于你们古人来说,应当也算是能含笑九泉的哀荣吧。’

‘梅老爷子,我祝你一路走好。

若是真有轮回转世,你去看看未来因你助力李唐而延续到数千年以后的盛世吧。

去看看长安博物馆,那里有颗你的牙齿,是蛀牙。

你临死前有记得我说过的话没有,向天尊大帝许愿了吗?那个灵,包好使的……’

很多感性的人泪流满面,伏地是在恭送太后,却也是在痛苦。

唯有李唯与他身后的唐军,伫立着,似乎是在行注目礼一样,目不转睛的看着。

看着梅伯温的血一路蜿蜒到武泽天所在的高台下,看着她被高高挂起于白绫上……

窒息并不体面。

可年迈的武泽天,在上吊的时候,能做到的本能挣扎动作也很局限。

因颈部受压导致脑部供血中断、呼吸道闭塞,武泽天的肢体不自觉的痉挛着,两条腿好似不会枭水的鸭子一般疯狂踢蹬着。

很快,她面部及颈部明显充血肿胀,眼球微凸,再也没有办法维持住所谓的体面。

再往后的过程就有些漫长了,很多人在这时不忍再直视着。

饶是李旦也不由得拿袖子遮住了面庞。

可他注意到,他的弟弟,依旧在目不转睛的看着武泽天。

是恨意吗?

李旦想,好像不是的。

他在弟弟的身上感受不到那种强而有力的情绪,仿佛他说割肉还母以后,武泽天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窃取李唐国祚让人不耻的贼。

但好歹曾经是生母,所以是想着,总有人要见证她的死亡吧。

作为帝王也不该有什么畏惧的东西,所以他才这样做吗?

还是说弟弟的心里其实也是复杂的。

是啊……

这一路走来,前头的兄长都死了……李唐的忠臣也死了……

恶獠就算以命偿命,又能换回些什么?

李旦总是习惯想很多。

三思而后行。

因地制宜,他何止三思,有时候三十思都不足够的。

所以他到底是在叹了口气后,强压着不忍,也继续梗着脖子、咬着牙抬起头。

这时,武泽天的呼吸深快后逐渐衰竭,瞳孔散大……而后丧失了意识。

人在吊死以后的十分钟左右,仍会具有微弱的心跳和代谢活动,并非完全死亡。

李唯就这样静静的看着。

而李旦也站到了李唯的身侧。

他想,这是他作为兄长唯一能做的了。

李唯与李旦如此,大臣们也只能是跪着、保持着叩首的模样。

在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以后。

武泽天彻底的死透了。

而也正是这时,李唯才缓缓道,

“将梅相的遗书呈上来。”

“喏!”

刘顺上前,拾起那封遗书,将其双手奉到李唯面前。

李唯没有先去理会吊死在玄武门前的武泽天,反而是先看起了忠臣的遗书。

陛下这一行为仿佛是一记重鼓,咚的一声砸在了所有人心里。

有人想,看,这就是我们李唐的皇帝对忠臣的态度!为君如此,臣复何求?

也有人想,这位帝王不仅文韬武略,他更有一颗天生的帝王凉薄心。

可这些话,于此时都只能憋着。

因为太后还在高高挂起,如何安置陛下并未开口。

是送去合葬吗?还是单独葬于一处?还是陛下另有安排……?

¥¥

¥¥

¥¥

(上文已经满4k+,下文不涉及凑字数,没有兴趣的读者可略至催更界面,因为这确实是不影响阅读正文内容的科普)

注1:

宋朝以前的儒学很好懂,所以在此不赘述。

自程朱理学起,儒家开始提倡‘格物’:穷究外物之理,积累以达天理。

实践途径是通过:读书、观察、践行累积。(与物理学的累积途径完全一致)

是以《大学》‘格物致知’为起点。

王阳明的‘格物’是对程朱‘格物学’的重构。

王阳明提出:格者,正也。物者,事也。

程朱认为‘性即理’:天理客观存在,需通过格物积累才能豁然贯通。

王阳明则主张‘心即理’:天理本在人心,只需向内反省,无需外求。

程朱的格物是科学方法论的萌芽,王阳明的格物是心性本体论的表达。

按照现代人的思路,一个是理科萌芽,一个是哲学萌芽。

但无论怎么说,他们的思想都促进了科学发展、思想进步,端看明朝科技、户籍制度、民间小说风靡等等史实就知道了。

‘儒学’在此时早已经不是最开始的‘儒家思想’,而是一个集百家之长,为政治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利好统治的武器。

儒学是一直在与时俱进的。

所以文中观点:女人为什么不能上桌?

因为上桌的女人掀了桌,还要把家拆了,与其继续赌女人上桌之后拆不拆家,不如干脆绝了上桌的途径。

这他娘的不叫祖宗迂腐,这叫吸取历史的教训。

武泽天不是开创了女性运动第一炮,是直接一炮毁掉了古代女性运动的基石。

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另,

宋朝的程朱理学在当代还属于小众群体,在元朝被曲解,在明朝被捡起来重新解读研习,再到清朝与现代死无葬身之地。

从地心说变日心说,这种他国人的思想革命行为值得被歌颂,为什么程朱理学、格物学、到现在还没有站起来?是不配吗。

再说一个跑题的,程朱理学没有提倡裹小脚,也不裹小脑。

让不通汉话的外族人去诠释汉族儒学经典,出现了断章取义的偏颇,还真的拖着屎山代码运行了,这不该是儒学本身的错。

注2:

封建本义:

最最最开始能有记载的封建,是‘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在商朝意为‘大建福祚’。

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它指:分封制。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结构。

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以‘封建’一词错误翻译欧洲的‘feudalism’。

《牛津英语词典》:A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dominant in medieval Europe (9th–15th centuries), in which land was held by vassals from lords in exchange for military or other services, and where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reciprocal obligations bound peasants, knights, nobles, and monarchs.

人话:欧洲所谓的‘feudalism’是领主-附庸制度(lord-vassal bond),以土地为纽带来强行拼凑成一个民不知皇帝姓甚名谁、国号是什么的皇权分散且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

按照汉语的缩略习惯,私以为应称其为主庸或主仆。

中国周代分封制≠feudalism

中国封建王朝≠feudalism

中世纪欧洲不配,圈个地养几个人就能碰瓷皇帝分封诸侯、分封儿子统御九州了?

那现在家里有宅基地的怎么说?买大house的又怎么说?保不齐都比某些lord的feudalism大嘞?

再后来,郭沫若以‘封建社会’定义‘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剥削农民’,该定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自此,封建本义发生曲解与变化。

从而导致,提及古代是封建,会直接被画等号到:糟粕、落后、剥削,这个错误等式。

当然这一部分曲解,也跟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收尾相关。

举例1: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是一个封建王朝,

应该被翻译为: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是一个落后、被他国剥削、充斥着糟粕的王朝吗?

这还是汉语吗?

举例2:在慈禧统治下的清朝是一个封建王朝,

翻译:在慈禧统治下的清朝是一个落后、被他国剥削、充斥着糟粕的王朝。

这还是汉语吧。

概念就是这样被潜移默化的偷换的。

《兴汉》

希望文化工作者能够多传播正确的文化。

当然抽象文化也可以。

就比如说如果不是和亲王子,大部分人、包括我都不会去考究武则天的历史,也不会察觉原来‘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天大的笑话。

同样‘信达雅’的、由日本学者导致、被国内洋流引用的错误翻译典型还有‘democracy’。

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只说它最开始的定义是: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懂翻译的,翻译翻译,品一品这话是不是也是在擦边的偷换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欺我孤女?摄政王撑腰炸全家

宋行舟

死灵法无用?开局隐藏金色词条!

小小小怪将军

娇软恶雌集邮上瘾,众兽夫急争宠

一支藤萝

说好家庭教育!你咋带儿开黑啊

世事如闻风里风

重生60:从捡漏工业废墟开始致富

半夏

穿成兽世小人鱼,吃吃逛逛撩兽夫

借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