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医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靶心,我去明末救义士,除虫医生,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少很轻松的射中了三十步外的靶心,他看到在主席台上的怀远侯微微向他点头。四少的个子在这里真是鹤立鸡群,那些上榜大哥们用他后世的眼光真没几个能看的!在他之前,那个箭靶的红色靶心一直是个看客,只有可怜的几支箭插在箭靶的边缘。
大校场中一片欢呼,四少拉满弓又射了第二箭,再中,第三箭,又中。三少把弓放在架子上,一个军士牵过来一匹浑身白色的骏马,四少一手扣住马嚼,一手轻轻抚摸着马的脖颈,看着马的眼睛,说道:好兄弟,等会儿你可要跑得稳点,我不是太重,你别担心啊。
说着又检查了下马鞍,都扎的很紧,没有问题,一只脚踩上马镫,两手扶住马鞍桥,用力一蹬翻身上马,坐稳了,旁边的军士微笑着把缰绳递给他,他一拉马头,双脚轻夹马腹,白龙马轻快的跑起了小碎步,四少有节奏的随着马起起伏伏,骑到马道的起点,玉树临风的四少今天穿着一身的淡青色,英武雄壮,全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他探身接过军士递来的弓和箭壶,箭壶里有三支箭。他挂好箭壶,背好弓,一催白龙马,驾!
嗖,四少的第一支箭如流星般向箭靶飞去,哦,唉,全场一阵惋惜,脱靶了。
四少毫不气馁,抽出第二支箭,拉满弓,瞄准,白龙马继续飞奔,箭如流星,耶,上靶了!
四少抽出第三支箭,箭如流星,好,全场欢声雷动,正中靶心!
三天后四少高中乡试一榜第二的消息传遍了南直隶,他的少年大明说作为策论范文迅速传向大江南北,并向着大明朝的中心-北京城迅速传去。
只是此时大明朝廷正在为岌岌可危的开封府焦头烂额,崇祯皇帝再次严令三边总督孙传庭东出潼关,以解开封之围。开封城里早已是遍地人相食的惨象,犹如人间炼狱。
四少又成功的避免了被大明朝廷注意,继续他的猥琐发育大业,而在民间,他的名声则疯狂地传播,“日出东方少年郎,扬州府东有天堂”在饱受战火之乱的流民中间瘟疫一样的流传,“去扬州,吃菜粥”已经成为每一个垂死的老人给孩子们最后的嘱托。在北直隶,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湖北大地上,一队队大大小小的流民队伍向南直隶缓缓而来,四少在浏河滩大会后就让福老爹用闻香教的渠道在南直隶的各个关口施粥,传播童谣,把流民慢慢引向海门基地。他现在就要开始和李闯张献忠之流抢夺人口资源。
皇太极已经在辽东创建了包含满人,汉人,朝鲜人,蒙古人在内近百万人口的满清集团,这些已经使他有了稳定的经济和战争资源基本盘。在争夺天下的赛跑中领先了。
四少也必须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基本盘,他已经解决了地盘问题,江南地区天然的气候优势让人口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现在掌握的人口只有区区几万人,别说他还没有造出现代轻武器,就是造出来了,也就能拉出几千人的队伍,面对几十万规模的敌人军队,那是不可能有进攻能力的,自保都很勉强,而他必须要保卫一定规模的土地,来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武器制造的原材料。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当然是在战场之外,不管是人心还是军事资料都是要庞大的人口才能支撑。
放榜第三天,四少已经让文秀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了,早上他去了怀远侯府,陪姑婆说了会儿话,也向她道别,说要回朱桥了,老太太依依不舍,拿了个玉手镯让他带给二丫,还叫他下次带媳妇过来。接着去前厅和世子又谈起了生意。
世子早已知道他是榜二大哥,自是先赞美一番,问道:贤弟大才,此次中举后可有打算在哪个衙门做事,一展宏图?是否已去礼部领取告身?
四少推脱道:世子谬赞了,小弟年纪尚轻,仕途之路还是先要回去同家中长辈商议再定。昨日已去礼部拜师授身,现在只想能尽快回去,家中遭遇如此大难,却不能及时回家为长辈治丧,着实不妥,更何况凶手至今逍遥法外,心有戚戚然。
世子点头道:父亲听闻你家之难,也是悲伤不已,到底何人所为,如有需要,尽管说来,我府必倾力相助,为你讨回公道。
四少谢道:多谢侯爷关怀,我代朱家上下先拜谢了。
世子摆手道:不必如此,应该的。父亲今日有公务在身,临走时已有关照,你我两家的生意有我出面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