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农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0章 卢家粮仓 世家阻拦,我在大唐做战神,一个老农民,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便是当今圣上,皇帝李二!长久以来,众人皆认为他仁义无双,从未对那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武将们痛下杀手。然而,诸位莫要忘却,当初李二究竟是通过何种手段登上这至高无上之位的!”
卢氏的族老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话语如同寒夜中的冷风,令人不禁心生寒意。
此次事件,卢家无疑是被李二狠狠地算计了一把。但与此同时,这位族老心中竟也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
也许,李二自以为神机妙算,却未曾料到,就连房俊都已洞悉自身正处于被算计的境地。正因如此,在许多关键时刻,房俊对待卢家倒也算颇为友善。
特别是在这次变故当中,尽管卢家损失了大量的粮食,但他们却意外地获得了一项极具潜力的商机——海鲜生意。
要知道,这可是一门真正能够赚取巨额财富的买卖啊!放眼整个天下,富豪权贵数不胜数,而对于这些富人而言,美味可口的海鲜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旦将海鲜生意做大做强,其盈利速度绝对远超传统的粮食贸易。即便每笔交易所获利润并非特别丰厚,但只要销售量足够庞大,所能积累的财富依旧堪称惊人。
在如今的大唐,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基本以羊肉为主。至于那所谓的“黑面郎”(猪肉),多数人对其并不喜爱,甚至视之为低等贱肉。
然而,海鲜却是一个例外。以往由于种种原因,普通百姓很难品尝到这种珍馐美味。但倘若从今往后,海鲜能够走进寻常人家的餐桌,那么必然会大幅降低民众对于羊肉的需求。
毕竟,羊肉食用过多之后,人体往往会散发出一种怪异难闻的气味;相较之下,海鲜不仅鲜美无比,而且毫无异味。
“这一次的海鲜生意至关重要,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若是能够成功运作起来,所获利润将极为丰厚。”需要强调的是,此次盈利方式与往昔截然不同。
以往那些通过剥削压榨百姓而获取财富的手段早已过时且为人所不耻,而今我们依靠的乃是先进的技术和独到的经营策略来赚取收益。
这样干净清白的钱财,让卢家在赚取时毫无心理压力可言。遥想从前,但凡涉及此类不义之财,内心难免会有所愧疚。然而今时今日,情况已然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巨变。
世家大族们亦深知,肆意侵占土地之举必将招致皇室的严厉清算。即便皇帝暂且容忍未加惩处,但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迟早也会奋起反抗。
毕竟,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黄巾之乱不过短短数百年光阴而已。当然,他们尚未知晓在后世还曾爆发过规模更为浩大的黄巢起义。
倘若现今房俊所提供的这笔生意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佳绩,那么就无需再去行那等伤天害理之事了。
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土地,还是繁华热闹的商铺,说到底其最终目的无非皆是为了谋取财富罢了。若能拥有无需沾染血腥之气的金钱,纵然心中仍可能稍有不适之感,但相较之下,孰优孰劣自是一目了然。
“族老啊,咱们族里的粮仓是不是该去查看一下啦!”说话之人乃是卢氏家族中的一员,他一脸焦急地望着族老。
而这卢氏的粮仓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其规模之大、存粮之多简直令人咋舌。只见那仓顶上堆满了黄澄澄的粮食,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金山。
自大唐开国以来,已经多年未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和严重的天灾了。在这样和平繁荣的年代里,卢氏家族积累下来的粮食可谓是堆积如山。
然而,这么多的粮食却成了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绞尽脑汁地寻找销路。
“好吧,那就走一趟,去看看......”族老点了点头,应道。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这次王宁所需要的粮草数量可不少,足足六十万石呢!即便是对于财大气粗的卢氏来说,这也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目。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把这些粮食一直堆放在粮仓里,时间一长肯定会发霉变质的。
以往遇到天灾的时候,还能趁机少量出售一些粮食来赚取利润。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即便真的发生天灾,想要顺利收割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与其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粮食白白浪费掉,倒不如将它们卖给房俊,说不定还能换得一个代理权什么的。
就这样,卢氏众人浩浩荡荡地朝着粮仓走去。当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时,眼前所见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震撼。那巨大的院落一眼望不到尽头,里面满满当当都是粮仓。
站在这里,众人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粮食的海洋之中,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莫名的沉重感。
尽管房俊收下了这批粮食,然而其中竟然存在大量历经四五年之久的陈旧粮食,如此一来,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毕竟对于如今的局势而言,粮食已不再像往昔那般至关重要。
“这些居然都是陈粮?”卢氏族老满脸愁容地抱怨道,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陈粮,心中倍感郁闷。
数量如此之多的陈粮,即便想要卖给房俊,恐怕价格方面也难以令人满意。若继续留存下去,最终恐怕也只能当作肥料使用罢了。
“没错,那房驸马是否有言明愿意收购此等物品呢?”有人不禁疑惑地问道。
要知道,曾经粮食乃是世家大族用以制衡百姓的有力武器,他们始终耐心等待着灾荒之年的降临。一旦天灾出现,他们便能够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但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李二陛下设立了官方粮仓之后,这种收割百姓财富的手段已然行不通了。
此时此刻,最为明智之举便是迅速将手中的存粮脱手变现,然后静待朝廷内部滋生腐败之时,再行囤积居奇之事。
“收倒是收,只不过呢,因为这毕竟不是新粮嘛,所以给出的价钱相较于新粮来说,肯定会稍微低那么一点点啦。”
经过了长时间的四处打听以及反复商讨之后,这个消息才终于像一阵风一样传了过来。听到这话,卢家人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下来了一半。
“那就好啊!价钱低一点儿没关系的,只要有人愿意收咱们的粮食就行了。”卢家的人心里很清楚,此时此刻最关键的并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卢家能不能顺利地把这批粮食给卖出去。要知道,如果再这么拖下去,恐怕连这点儿低价出售的机会都没有了。
话说那房俊自从回到天津城之后没几天,刘仁轨这边便马不停蹄地展开行动,开始在周边地区收拢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了。
他行事雷厉风行,带着一队训练有素的骑兵迅速出击。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刘仁轨动作如此之快,但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尤其是那些地方上的小世家们,虽然表面上对刘仁轨的举动不敢公然表示反对或者抵制,可是背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暗中搞破坏,使得刘仁轨的工作进展得异常艰难。许多原本已经做好准备跟着队伍一起前往雍奴的流民,往往就在半路上被这些小世家给悄悄招募走了。
而且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思想普遍比较保守和僵化,大多数人都是那种宁愿守着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过苦日子,也不太愿意冒险去到外面闯荡拼搏的类型。
因此,即便刘仁轨苦口婆心地劝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家乡附近,而不肯随他一同离开。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刘仁轨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深知,这些留下来的人的所谓“好日子”其实也就是暂时的而已。
用不了多久,当现有的资源耗尽、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时候,他们终究还是会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只要他们离开,小世家就会驱赶他们离开,到时候他们依旧是流民。
小世家做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拦房俊收拢流民而已,对流民的死活,他们根本不在意的。
房俊得到消息之后,嘴角微微翘起。
“事情不出所料啊!”
薛仁贵脸色多多少少有些阴沉,房俊要发展两县之地,他也知道问题很大。
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
之前三族来袭,房俊借机收拢了不少的百姓,这让周围的小世家都很是恼火。
现在房俊又要收拢百姓,小世家自然是不乐意了。
可不乐意并不代表房俊就不做了。
“都尉,要不我亲自走一趟。”
“杀人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