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抓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抓挠,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水泥、玻璃、纺织等作坊的建立,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雍凉的经济结构,开始从单一的农业,向着农、工、商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城镇变得更加繁荣,人口流动更加频繁。
那些曾经因为战乱和贫困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如今不仅有了土地可以耕种,还可以在工坊或商铺里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安定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日子的憧憬。
科技的进步,最终惠及了民生。
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
林羽的统治,不仅仅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有效的行政管理。
更是建立在为百姓带来福祉,改善他们生活的坚实基础之上。
雍凉的民心,如同经过水泥浇筑的堤坝,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
它不再是那个贫瘠、混乱、任人欺凌的西北边陲。
而是变成了一片充满生机、实力日益强大、令人敬畏的新兴势力。
平西军的赫赫战功,尤其是镇北关大捷中展现出的惊人战斗力。
雍凉市场上流通的,远比其他地方更坚固锋利的兵器和盔甲。
以及那些关于“神火”、“雷霆”武器的模糊传闻。
这一切,都让周边的势力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和强烈的好奇。
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林羽手中到底掌握了什么秘密?
雍凉的军队,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
那些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于是,各种各样的眼睛,开始从四面八方,悄悄地投向雍凉。
楚国京城,赵元虽然内斗缠身,焦头烂额,却从未放弃对林羽的警惕和敌意。
他麾下的“影痕”,加大了对雍凉的渗透力度。
探子们伪装成行商、难民、甚至是被贬的官员,试图混入雍州和凉州,刺探军情和技术秘密。
西夏国主李正,更是将雍凉视为心腹大患。
他一方面忌惮平西军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则派遣了大量精锐的探子,潜入雍凉边境和腹地。
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军事情报,更是对雍凉日益发展的冶铁、铸造等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北魏皇帝耶律兴,老谋深算。
他虽然暂时按兵不动,但对雍凉的情报收集,却从未停止。
他麾下的密探,利用与北方部落的联系,试图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了解平西军的真实装备水平,以及林羽的下一步动向。
甚至,就连远在东海的倭寇,似乎也嗅到了什么。
一些形迹可疑的“东瀛浪人”或“海商”,开始零星出现在雍凉的港口(虽然雍凉港口不多且不发达)或内陆城镇,他们的目的不明,行踪诡异。
一时间,雍凉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吸引着各方势力的暗中窥探。
而所有窥探的核心焦点,都指向了那个隐藏在深山之中,守卫森严的秘密工坊。
那里,是雍凉技术的心脏,也是所有秘密的源头。
“楼主,近一个月来,我们在雍州和凉州边境,抓获了十二名身份可疑的外来人员。”
听风楼的一处秘密据点内,一名负责反谍的骨干,正向李瑶汇报。
“其中七人来自西夏,三人是楚国影痕的探子,还有两人……身份不明,但言行举止,颇似北魏或匈奴人。”
“他们潜入的目的,大多是打探我军军械装备的情况,以及……试图靠近城外的几处官营工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