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典韦,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典韦却在心底冷笑,他见过太多上位者的虚伪——就像李霸被杀前,也曾拉着他的手说\"贤侄何必动怒\"。
献帝赐曹操节钺时,殿外忽然传来乌鸦的怪叫,典韦猛地转身,大斧在石阶上划出火星,惊得群臣纷纷后退。
他知道,这许都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就像平静的河面下,藏着无数噬人的鳄鱼。
夜里宿卫曹操寝帐,典韦常坐在帐外的胡床上,借着月光擦拭兵器。
他的兵器库里,除了常用的铁戟、大斧,还有十二柄特制的短戟,每柄都刻着\"卫\"字——那是他亲自督造的,戟头淬了剧毒,见血封喉。
某夜,他听见帐内传来曹操的梦呓,断断续续说着\"奉孝...吕布...\",便起身在帐外踱步,直到东方既白,才发现自己竟在原地踏出了一个浅坑。
与许褚的结识,充满戏剧性。
那是建安三年(198年),许褚率宗族数百人来投,曹操命典韦与之试武。
校场上,两人先比臂力,共举三百斤石锁,典韦举过头顶后还能旋转三圈,许褚却面不改色,石锁在他手中如耍流星锤。
再比步战,典韦使戟,许褚用刀,你来我往,战至五十回合,典韦忽然卖个破绽,待许褚刀至面门,竟用戟杆夹住刀刃,大喝一声:\"且住!\"
\"汝刀快,我戟沉,再斗下去必分生死。\"典韦抹去额头汗水,伸手握住许褚的手腕,\"但汝我皆为主公效力,何不当兄弟相看?\"
许褚哈哈大笑,声如洪钟:\"正合我意!\"
二人遂在曹操帐前结为异姓兄弟,典韦年长两岁,为兄。
此后宿卫时分班轮值,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必在曹操左右,时人称为\"双铁卫\"。
建安二年(197年),张绣屯驻宛城,贾诩在城楼上远眺曹军阵营,看见典韦的大斧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不禁皱眉对张绣说:\"曹操身边有此猛将,不可轻忽。\"
张绣却不以为然:\"吾有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何惧典韦?\"
曹操入宛城那日,张绣率部众迎于辕门。
典韦骑马紧随其后,目光如刀,扫过张绣身后的胡车儿——那汉子身形矮壮,眼神阴鸷,双手布满老茧,显然是练家子。
\"此人必为隐患。\"他低声对曹操说。
曹操却笑着摆手:\"张绣鼠辈,能奈我何?\"
当晚大摆筵席,曹操喝至半酣,竟拉着张绣的手说:\"闻贤侄有宝剑名'断水',可借吾一观否?\"
张绣脸色微变,却不得不命人取剑呈上。
典韦站在帐后,看着曹操把玩宝剑时志得意满的模样,心中警铃大作。
他注意到胡车儿始终站在张绣身后三步处,右手按在刀柄上,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镡——那是随时准备拔刀的姿势。
散席后,他跟着曹操回帐,途中忽然停步,对亲卫说:\"去把我的铁戟拿来,今夜宿营,不可解甲。\"
七月十五,中元节。
曹操在邹氏帐中饮酒,忽闻帐外传来喊杀声,紧接着一支流箭破空而来,钉在帐柱上,尾羽犹自震颤。
典韦本能地扑向曹操,用身躯挡住可能的箭矢,同时大喊:\"主公快上马!\"
曹操惊醒时,只见典韦已披挂整齐,铁戟在手中划出寒芒:\"贼军由寨门入,我去阻敌,主公从后帐突围!\"
寨门外,胡车儿率五百精兵猛攻,却被典韦一人挡在营门。
他的铁戟上下翻飞,如收割麦子般砍倒一片又一片敌兵,地上的尸体很快堆成了小山,鲜血顺着营门的缝隙流出,在月光下泛着黑红色的光。
胡车儿见久攻不下,命弓箭手从两侧包抄,顿时箭如雨下。
典韦弃了铁戟,抓起两具尸体作为盾牌,挡在身前,箭矢钉在尸体上,发出\"噗噗\"闷响,他却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嘶吼。
战至寅时,典韦身上的铠甲已千疮百孔,露出的皮肤上插满箭支,唯有双眼依旧明亮如炬。
胡车儿见状,亲自持斧来战,两人在营门前恶斗二十回合,典韦忽然露出破绽,胡车儿一斧劈中其左肩,却见他竟反手抓住斧柄,硬生生将胡车儿拉近,用断戟的尖端刺入其咽喉。
胡车儿临死前,惊恐地发现典韦的瞳孔里映着自己扭曲的脸,那眼神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平静的决绝。
\"杀...尽...尔等...\"典韦的声音越来越低,却字字如重锤砸在敌兵心上。
当他终于倒下时,双手仍紧紧攥着半段戟杆,指甲缝里嵌着敌人的血肉。
张绣军沉默着围上来,直到确认他不再动弹,才敢上前割下首级——那张脸上的表情,依旧是怒目圆睁,仿佛下一秒就会重新站起来。
曹操在逃亡途中得知典韦死讯,跌坐在马下,泪水夺眶而出。
他想起典韦初投时,在演武场单臂擎旗的雄姿;想起濮阳之战中,那如天神下凡般的一掷;想起许都宫中,那始终守护在自己身后的身影。
\"吾折长子、爱侄,俱可忍;独典韦之死,不能忍也!\"他捶打着马鞍,鲜血从指缝渗出,滴在荒草上。
回到许都后,曹操下令全城素服七日,为典韦举行国葬。
灵柩运抵那日,他扶棺痛哭,竟至呕血。
送葬队伍绵延数里,虎卫军将士皆步行护灵,每走十步便跪地叩首。
葬于襄邑时,曹操亲自为其覆土,命工匠在墓前雕刻石像,石像手中所持铁戟,与典韦生前所用分毫不差。
此后,曹操每次出征路过宛城,必绕道至典韦墓前祭酒。
据《魏略》记载,某岁冬日,他在墓前哭祭时,忽然狂风大作,将酒盏吹落在地。
曹操俯身拾起酒盏,见地面竟有霜花凝结成戟形,不禁长叹:\"卿虽死,犹护吾也。\"遂解下身上的狐裘,覆于墓碑之上。
典韦的儿子典满,在曹操庇护下茁壮成长。
曹丕继位后,追封典韦为\"忠武侯\",典满袭爵,官至光禄勋。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曾梦见典韦持戟立于殿前,醒来后下令扩建典韦祠,赐良田百顷,岁时享祭。
祠堂落成之日,有白鹰盘旋其上,三日不去,时人皆谓\"典韦英灵不昧\"。
陈寿着《三国志》时,将典韦与许褚合传,开篇即言:\"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感叹:\"典韦之忠,非为爵禄,乃为知己者死,此等气节,千古罕见。\"
而在民间传说中,典韦更被神化为\"铁门星君\",掌管人间兵器库,每逢战乱,必有百姓向其祷告,祈求\"铁戟镇宅,邪祟不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