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赈灾疑云
用户4503190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4章 赈灾疑云,侠客红颜传,用户45031907,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腊月十七,开封府衙后堂的炭盆噼啪炸响。凌风指尖拂过血书褶皱处凝固的褐斑,突然将文书按在知州王延年的案头:\"二十三处指印深浅不一,最浅的这枚——\"他蘸了茶汤在朱砂印上轻抹,竟浮起半枚青玉扳指纹,\"王大人赈灾时还戴着祖传的翡翠扳指?\"
王延年广袖下的手腕微颤,茶盏\"当啷\"撞上青砖:\"定是刁民伪造!下官昨日刚开仓放粮……\"
\"放的是陈年霉米,还是裹着泥浆的砂石?\"林清芷玄色披风挟着寒气卷入堂内,甩出半袋黢黑颗粒。粮袋砸地裂开,爬出数十只红头米虫,\"昨夜西郊粥棚,三个孩童腹胀而亡。剖开肠胃——\"她将仵作格目掷向屏风,\"全是观音土!\"
惊堂木尚未拍响,衙外忽起喧哗。李策押着粮商赵四郎破门而入:\"大人!这奸商在兰阳码头偷运官粮,船舱夹层里藏着新鲜粳米!\"
\"冤枉啊!\"赵四郎膝行至公案前,\"草民运的是王大人特批的赈灾粮……\"话音戛然而止——凌风的剑尖已挑开他衣襟,露出内衬绣着的\"晋商常氏\"徽记。
\"常氏商行专营军粮。\"凌风剑锋掠过王延年颤抖的喉结,\"去年大同镇闹过一模一样的霉米案,当时经手人正是王大人的妻弟。\"
惊雷炸响雕花窗。林清芷突然掀开后堂帘幕,二十口贴着封条的官仓赫然在目。她指尖划过仓板缝隙:\"桐油味混着米香,这木板三日前刚被火烤过——\"金簪猛地刺入木纹,\"仓底铺的不是防潮石灰,是遇水即胀的蒙脱土!\"
王延年瘫坐在地,官帽滚进炭盆腾起青烟。凌风一脚踏住他欲抓令箭的手:\"去年黄河清淤银两,工部账目记着采买三百车石灰。\"剑鞘戳向仓底泛白的土层,\"开封府地界的蒙脱土矿,好像都记在王大人的田庄名下?\"
\"轰隆\"一声,东仓顶棚被狂风吹塌。暴雨倾泻而入,浸泡蒙脱土的仓板瞬间膨胀炸裂,金灿灿的稻谷混着泥沙喷涌而出。流民哭嚎自街巷漫来,不知谁喊了声\"狗官吃人\",千百只破碗砸向府衙匾额。
林清芷俯身拾起一枚带血的童鞋,鞋底还粘着观音土:\"王大人可知,昨日咽气的孩子临死前攥着什么?\"她展开染透的帕子,半块硬如石砾的麸皮馍静静躺着,\"他娘亲掰了三天才掰开的赈灾粮。\"
子时,凌风伫立溃堤处。火把照亮河床上新砌的\"糯米灰浆\",其下隐约露出成捆的芦苇杆——正是弘治年间导致开封城淹的豆腐渣工法。李策带人撬开石缝,二十具脖颈系着赈灾腰牌的尸骨惊现于世。
\"好个一石三鸟。\"凌风剑指对岸黑影幢幢的常氏货栈,\"贪墨修堤银两,倒卖赈灾粮,再让流民变成河工填了堤坝——王大人这手算盘,打得比黄河浪还响。\"
骤雨初歇时,八百里加急直入京师。都察院签押房里,沾着黄泥的血书与蒙脱土样本并陈案上。首辅严嵩摩挲着常氏商行的账册,突然冷笑:\"明日朝会,怕是要变天了。\"
晨钟撞破迷雾,乾清宫鎏金砖映出血色朝霞。凌风将童鞋置于龙案:\"臣请陛下听一曲《饥民谣》——'汴梁城外骨作堤,官仓老鼠穿锦衣'!\"
嘉靖帝指节捏得发白,突然扯下常氏进贡的东海明珠帘:\"传旨!开封府一应涉案官吏,就地问斩!常氏九族流放琼州!\"
退朝时,林清芷望向太和殿外冉冉升起的日轮,袖中滑落半块麸皮馍。她将硬馍投入金水河,涟漪荡开处,隐约可见新砌的灰浆堤坝正在晨光中凝结。
暴雨冲刷过的开封城泛着土腥气,凌风踩着泥浆踏入西郊粥棚。三口薄棺横在草席上,妇人的呜咽声混着木勺刮锅底的刺响,听得人脊背发凉。他俯身掀开棺盖,孩童青紫的嘴角还粘着观音土,小手攥成拳头,指甲缝里嵌着半粒未咽下的麸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