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杀鸡骇猴,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随笔小哥,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羽皱眉道:“主公,此去恐会加深仇恨,日后难以化解。”
萧逸长叹一声:“我亦知此非上策,但这些部落若不知我们扞卫和平的决心,日后将有更多百姓受苦。我们需迅速行动,雷霆之势镇住他们。”
大军开拔,直奔那些侵犯幽州的部落。当萧逸的大军抵达时,那些部落的人惊恐万分,却也有不少人拿起武器准备抵抗。萧逸在阵前高声喊道:“你们的首领执迷不悟,破坏我们辛苦建立的和平,如今我给你们一个机会,放下武器,接受我们的管理,否则大军压境,后果自负。”
然而,一些好战者并不听从,他们呼喊着冲向萧逸的军队。张飞怒吼:“既然你们不知死活,休怪俺无情。” 说着便带领士兵迎敌。一时间,战场上血肉横飞,萧逸的军队凭借精良的装备和高超的战术逐渐占据上风。但萧逸仍下令,尽量避免伤及无辜百姓和老弱妇孺。
在战斗过程中,一些部落成员开始意识到抵抗是徒劳的,纷纷放下武器。萧逸让士兵将他们集中起来,再次强调:“我们并不想与你们为敌,只要你们不再挑起战争,服从管理,我们可以保障你们的生活。” 对于那些顽固抵抗的首领和士兵,萧逸的军队将他们制服,收缴武器。同时,萧逸在部落中建立了临时的管理机构,安排人员负责秩序和物资分配,向部落民众展示公正与和平的治理理念,希望以此来平息他们的恐惧和愤怒,让他们明白,只有和平相处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次行动虽然残酷,但萧逸希望能以此换来长久的安宁,让乌桓和鲜卑其他部落看到,破坏和平必将受到惩罚,而和平合作则能带来繁荣。
在行动结束后,萧逸留下部分士兵维持秩序和帮助部落重建,自己则带着大军返回幽州,同时派人将此次行动的结果传遍乌桓和鲜卑各个部落,让他们知道,幽州有维护和平的实力和决心。
经此一战,乌桓和鲜卑各部落被深深震慑。消息如狂风般迅速传遍每一个角落,那些原本还蠢蠢欲动的好战分子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幽州的关系。
在各个部落中,人们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一位乌桓老人叹道:“萧逸的军队如此强大,我们不能再与他们为敌了,否则只会带来更多的死亡。” 旁边的年轻人握紧拳头:“可我们就这样屈服吗?我们的自由和传统怎么办?” 老人摇头:“看看那些反抗的部落,如今一片狼藉。我们若不想重蹈覆辙,只能接受他们的条件,也许和平共处并非坏事。”
在部落首领们的聚会上,气氛凝重。一位鲜卑首领无奈地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萧逸已经展现出了他们的实力和决心。如果我们继续对抗,整个部落都将陷入绝境。” 其他首领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这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若再挑起事端,无疑是自寻死路。
于是,乌桓和鲜卑各部落陆续派出使者前往幽州,表示愿意接受和平共处的条件。萧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大堂中,萧逸说道:“各位使者,战争并非我愿,但为了保护幽州百姓和我们共同追求的和平,不得不如此。我希望从今日起,我们能真正放下仇恨,携手发展。”
使者们恭敬地回应:“萧将军,我们已见识到您的强大,也明白和平的重要性。我们愿意遵守您提出的条件,让我们的子民过上安稳的生活。”
随着和平局面的逐渐稳定,汉族文化开始如涓涓细流般渗透进乌桓和鲜卑。在贸易集市上,汉族商人不仅带来了精美的商品,还带来了文字、礼仪等文化元素。一些乌桓和鲜卑的孩子好奇地围绕着汉族商人,听他们讲述古老的故事和传说。一位汉族商人拿着竹简,耐心地教孩子们认识汉字:“这是‘仁’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善良。” 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跟着商人一字一句地念着。
在生活中,汉族的农耕技术也被引入草原。一些乌桓和鲜卑人在汉族农夫的指导下,尝试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一位鲜卑男子看着茁壮成长的麦苗,兴奋地对同伴说:“没想到这些小小的种子能长出这么多粮食,以后我们就不用完全依赖畜牧了。”
同时,萧逸也鼓励双方通婚。在一次联姻仪式上,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乌桓小伙在众人的祝福下结为夫妻。萧逸亲自到场,他笑着说:“你们的结合,象征着我们两个民族的融合与团结,希望你们能幸福美满,也希望这样的美好能在更多的家庭中出现。”
在军事方面,萧逸组织了联合军事训练,将乌桓、鲜卑和幽州的士兵聚集在一起。训练中,汉族将领向他们传授先进的战术和阵法,大家相互学习,增进了解。一位乌桓士兵在掌握了新的战斗技巧后,对同伴说:“原来汉族的军事智慧如此高深,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一起保卫我们的家园。”
尽管这个同化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乌桓和鲜卑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和平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绽放出繁荣的花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