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的顽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懵懂少年,乡村权力轶事,流沙河的顽石,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吴蜀魏不仅学会了写“魏”字,更是成为了一个真正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变得那么值得。
然后,吴仁扬怀着满心的期待与耐心,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吴蜀魏如何运用自己那稚嫩的手指头来数数,目标直指那令人瞩目的数字 100 。对于年幼的吴蜀魏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求知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蜀魏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反复练习的数数学习中。他的小手不断地屈伸着,嘴里念念有词,努力记住每一个数字所对应的手指动作。经过数日坚持不懈的努力,吴蜀魏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这项技能,可以流畅地从一数到一百。
看到孩子取得如此显着的进步,吴仁扬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教学篇章——教授吴蜀魏五十以内的加减法。然而,相比于单纯的数数,加减法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于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吴蜀魏而言,那些抽象的数字运算简直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
果不其然,在最初尝试做加减法的时候,吴蜀魏常常出错,不是漏算了进位,就是搞混了减数和被减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仁扬并没有丝毫的气馁或责备,而是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解决办法。
最终,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吴仁扬在家里四处翻找,寻来了一把高粱杆。他精心挑选出一些粗细均匀且长度大致相同的高粱杆,将它们裁剪成大约十公分长的小段。接着,他又找出一根缝衣服用的细线,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高粱杆子逐个串联起来。就这样,一串简易但实用的“算筹”便制作完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蜀魏进行加减法练习时,这串特殊的高粱杆就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工具。他可以通过移动和组合这些高粱杆,直观地感受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从而逐渐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训练中,吴蜀魏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解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吴蜀魏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五十以内的加减法问题,并且准确率极高。
而在这段漫长的学习历程中,吴蜀魏不仅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在文化知识上有所斩获。曾经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毛头小孩,如今已然蜕变成了一个粗通文字、能够熟练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幼童。看着孩子日益成长和进步,吴仁扬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吴蜀魏的胆量,并进一步激发他对于数学应用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吴仁扬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奇妙方法。
起初,吴仁扬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一叠厚厚的钞票,然后耐心地将它们一张又一张地摊开在桌子上,慢慢地引导着吴蜀魏去认识每一种面额的钞票。吴蜀魏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张,努力记住上面的数字和图案。就这样,吴仁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吴蜀魏能够准确无误地辨认出所有的钞票面额为止。
接下来,吴仁扬又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堆零钱和整钱,他紧紧握住吴蜀魏那稚嫩的小手,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进行元、角、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吴仁扬详细地解释着每一个步骤,并且不断地举例说明,以便让吴蜀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学习以及坚持不懈的训练之后,聪明伶俐的吴蜀魏终于成功地领悟并熟练掌握了元、角、分等不同钞票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看到吴蜀魏已经在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仁扬认为让他亲身参与到数学应用实践中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有一天,吴仁扬微笑着对吴蜀魏说道:“孩子啊,现在爸爸需要你帮忙跑一趟腿,去到一公里之外的那家便利店里,帮咱们家购买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食盐、香烟还有卫生纸等等。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所需,同时也是你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大好机会哦!”听到这话,吴蜀魏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地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受这项任务。
当吴蜀魏来到便利店挑选好商品准备付款的时候,他会格外谨慎小心。每一次在把钱递给售货员之前,他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反复计算好多遍价格,唯恐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从而给自己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增添额外的负担。确认计算结果没有问题后,他才会放心地把相应数额的钱款如数交到售货员的手中。
通过这样一次次真实的购物体验,尤其是在付钱和找零的过程当中,吴蜀魏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渐渐地,他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变得愈发高涨起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知识世界的大门。自那开始,多识文字也成了吴蜀魏心里的自发追求。每当看到湾里比自己稍大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吴蜀魏总是找到吴仁扬闹着“我自己也要去读书。”吴仁扬只得安慰道:“你现在还小,等你满七岁了,我就送你去上学。”
每到饭点时分,吴仁扬都会牢记那一句古老的箴言——“席边教子,枕边教妻”。于是乎,饭桌便成了他传授人生经验和知识的讲台。
他常常会讲述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父亲早逝,家庭贫困致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因为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许多必备的技能和知识都与他擦肩而过,这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所以,他殷切地期望着儿子吴蜀魏千万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吴蜀魏呢?尽管年纪尚小,对于这些话语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领悟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渐渐地,一股勤奋好学的力量在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一本小小的田字本,在吴蜀魏稚嫩而又坚定的笔触下,不到两三天的功夫就被认认真真地填满了。那些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汉字仿佛是他努力成长的见证者。而且,经过吴仁扬坚持不懈的教导,吴蜀魏已经能够熟练书写出一百多个汉字啦!
不仅如此,走在路上的时候,吴蜀魏开始对路边墙壁上的宣传标语产生浓厚兴趣。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他总会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请教。然而,有时候连吴仁扬自己也被难住了。面对这种情况,吴仁扬只能无奈地告诉儿子:“孩子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哦!爸爸现在不认识这个字没关系,只要你将来把书读好,一定能认识更多更复杂的字、能够掌握很多很多的知识,结束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当一个光宗耀祖的人!”听到这话,吴蜀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
吴仁扬看到懂事的吴蜀魏,心里是说不出的欣慰。然而,对于读书是否有用,有多大用,书读多了究竟能不能改变命运,吴仁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人生嘛,活着的时候总要给自己一点念想!不然的话,活着跟死去有什么区别?人活着,就是为所爱之人去活,为所敬之人而活,上为父母,下为儿女,哪怕当牛做马也要心甘情愿!否则,这世上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用最多的汗水、最苦的日子去滋润这片广袤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