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六篇 十分钟读通历史|东周历史简述,文涛武旅,华文涛,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座参天大厦将倾未倾,竟然又意外的存续了五百多年,如果是单靠王朝先祖的残留恩德是断然难以实现的,必须还有另外某种强大的制衡力量来维持才能撑住大厦不倒。这种宏大的制衡能量在东周历史时期尤为显着,除了周天子之外,各方力量是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众多维度能量的相互叠加和相互抵消,竟然让东周王朝和周天子侥幸多存续了数百年,但是看上去却十分的淡化,存在感很弱,反而只记得另外两个更响亮的历史名号-春秋和战国。
周平王为避犬戎兵祸,将周朝的都城迁到了洛邑,从此时开始,周王朝中央权威的效力便开始逐渐的弱化了,多方诸侯在各自图强的改革政策激励下,渐渐发展壮大。腰壮胆就肥,渐渐的开始不把周天子放在崇敬的位置上了。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九鼎的权力,但是在那个时代,很多诸侯国的国君也开始使用九鼎之礼,诸侯国新国君的继位也开始不再向周天子请求赐封,礼乐开始崩坏,旧的社会秩序已经是风中残烛,不堪一击,雄才大略的天下新共主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孕育发芽,苗儿长壮之后,便会破土而出,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大能量。
周平王崩后,王位传了三代至周厘王,此时齐国在管仲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实力猛增,齐桓公率先实现了称霸。此时的周王室对齐国极为倚重,当周朝王室内部发生夺位的动乱时,齐桓公派遣管仲前去平叛,叛乱平息之后,管仲不受上卿之礼,只受下卿之礼而还,历史上传为美谈。齐国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实际上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周王朝秩序的实际维护者。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鲍叔牙的大度荐才,形成了历史上“管鲍之交”的千年佳话,流传至今,生命力仍然十分旺盛,经常被现代人拿来作比较,这实在令人惊奇。
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相继称霸,表面上和齐国当时基本相同,实行的是“尊王攘夷”政策,实际上他们相继成为了维护东周王朝统治秩序的实力派,代行了周天子的部分王权职责,周王室开始加速衰微。
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弑其国君齐庄公。齐国太史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纵使血溅书案也要将历史的真相记载下来,成为后世史官的榜样,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崔杼擅杀国君和多位史官,激起了众怒,齐国国政日益动荡,数年之后,崔氏家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崔杼被迫自杀,齐景公为了泄愤,鞭打、暴晒其尸体。齐国内部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爆发的一系列列宫廷斗争,冷血残酷,血淋淋的,令人不寒而栗。然而这却仅仅是中国权力争夺历史的一个小小开端,随后数千年发生的宫廷斗争更是激烈异常,权力、金钱和美色对巅峰人物的诱惑越来越浓烈,他们将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拖入了无尽的深渊,只有雄才大略、敬天爱民的英雄才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齐国原本是西周初年周天子给太公姜尚的封地,姬、姜两姓长期联姻,齐国很为周王室所倚重,是藩屏周天子、控制东方遥远地区局势举足轻重的力量。齐国不仅与周王室关系密切,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渔盐山海等自然资源丰富,既富裕,又有地位,妥妥的诸侯大国。然而无论再怎么优越的权势地位和自然资源,如果没有贤德兼备的明主驾驭,江山易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