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短暂的冷饮厂长,天门短笛,天门居士,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们耍流氓,砸坏工厂产品,怎么不关我的事?”赵洪明毫不示弱地说。
“打!”为首的小青年发一声喊,领着几个小青年冲了过来。
赵洪明沉着冷静,当为首的青年冲到他的面前伸出拳头打过来时,他身子一偏,避开了当胸的一拳,趁为首的小青年立足未稳,他左手抓住小青年的后颈衣领用力一拉,小青年差点摔倒在地,他又用右手抓住小青年的左小腿,把小青年提了起来,一连转了三十个圈后把小青年往地下一放。小青年早已被他转得昏头脑胀,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上。
“好!”赵洪明身后响起一片叫好声,原来工人们都赶了过来。其他几个小青年被刚才赵洪明抓人旋转的场景吓呆了,急忙扶起地下为首的小青年狼狈而去。
“厂长,你真厉害!”工人们把赵洪明围了起来,刚才还在哭泣的小萍也开心地笑了。
“厂长,你手里提着人转那么多圈,怎么你一停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而那个人却倒在地上了呢?难道你的头不昏吗?”小清好奇地问。
赵洪明笑了笑说:“我专门练过转圈,最多可以转一百圈停住不倒,这才三分之一圈不到,我怎么会头昏呢。”
“厂长,你真行!今天要不是你,我们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小萍感激地说。
“好了,回去吧。这几个人以后不会再来捣乱了。”赵洪明领着大家回到厂里,把被损坏的原料和产品清理干净,重新开始生产。
冷饮厂终因地址选择不当,尽管赵洪明与厂里的工人想尽一切办法,但收益仍然不尽人意,区社只好在十一国庆节后关闭了冷饮厂。赵洪明在区社领导的关照下,安排在离家较近的杨家弄分店生资柜当了保管员。
秋天来了,山上的茶籽像一串串珍珠,悬挂在绿油油的树枝上。稻田里,金色的稻穗沉旬旬地勾下了头。农村改革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展望在村民的面前。
昔日人民公社社员如今成了村民,望着责任田里的稻子,责任山上的茶籽和树木,他们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赵洪明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家帮章美英搞秋收。寒露前两天,夫妻俩便上了西边后山的油茶林。这片油茶林紧靠临组,从山顶到山脚,宽有十多丈。夫妻俩各自背着一个背篓,从山顶开始摘茶籽。这些茶籽有青色、有红色、也有紫色,有的大如鸡蛋,有的细小如珍珠。有的树枝被茶籽压弯了腰,有的枝条上只悬挂着稀稀拉拉的几粒茶籽。有的一棵树就能摘满一个背篓的茶籽,有的摘了上十棵树背篓还不满。有的站在地上伸手便可摘,有的却要爬到树上才能摘到。爬树,自然是赵洪明的事了。半天里,箩筐里装了满满的一担。两天下来,也有四、五担茶籽担回家里。大舅说,这几担茶籽可以榨三、四十斤油。而在生产队时,最多分十多斤油。望着村民们收摘茶籽的劳动场景,看着有的油茶树茶籽未摘花蕾就已含苞待放的奇异景色,想起大舅说的话,赵洪明触景生情,不由口占一首《渔歌子》:
茶似珍珠挂枝头,
农夫采摘榨出油。
子虽去,
新芽露。
满山花香迎霜秋。
当责任山上的茶籽摘完后,赵洪明见天还早,跟章美英打了一个招呼,背着背篓再次进山,想把漏摘的茶籽一粒不剩地捡回来。果然,有些枝条上还挂着一个两个的茶籽,他攀下树枝摘下这些茶籽放进篓里。邻组的两个半大小子还在摘茶籽,他们一见赵洪明便亲热地跟他打招呼:“洪哥,你真行,当兵那么多年,回来照样能干农活。你看我们都摘了三天了,还没摘完。”
“那是你们的心思没在山上,只想着上焦家坳上挣钱的事吧。”赵洪明笑着说。
“洪哥,瞧你说的,那种钱我们可不敢挣。”
“你们有什么不敢的,前几天晚上你们几个人就在邹家坳上拦住一辆卡车,抢了司机80多块钱。”
“洪哥,你听谁说的。”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这种事连我都知道了,人家公安局难道一点把柄都没抓住吗?你们听我说,从此收手,别再干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了。否则,将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的。”
“洪哥,你放心吧,我们再也不会干那些事了。”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这两个半大小子还是被另外几个人叫去了,当他们故伎重演时,被早已蹲点埋伏的公安人员一举抓获。后来,为首的判了十三年,量刑最轻的也有三年。
摘完了茶籽,紧接着收割晚稻。这一次,赵洪明没请任何人帮忙,他到章美英的姨妈家借来打谷机,割多少,打多少,打一担就送回去一担,好让章美英趁着太阳晒干。连续收了四天,把稻子全部收割了回来。晒干后,平均每亩达到1045斤。
农民赖以生存的是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他们辛勤耕耘,换来收获的希望。然而,在生产队时,一年忙到头,完成国家统购统销和爱国粮、余粮后,真正分到社员手里的粮食并不多。那时,章美英由于带着两个孩子挣不到工分,在分家时只分到55斤大米,她向亲友东挪西借,好不容易盼到早稻收割。当她看到收割的早稻上交国家任务、还清借粮后,谷仓里还有几百斤金灿灿香喷喷的稻谷,能够吃到晚稻收割时,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再也不用发愁没米吃了,再也不用看人家的脸色,听人家的闲话了,她可以理直气壮地领着丹丹和双双逛一逛了。
如今,章美英和赵洪明看着晚稻收割后堆满谷仓的粮食,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赵洪明联系到去年向亲友借粮的情景,坐在灯光下,往日记本上填了一首《南郷子.秋收》的词:
去年秋收后,
挑箩求友去借粮。
一年劳累成泡影,空忙。
一步三摇痛断肠。
政策变了样,
金黄稻穗飘清香。
责任田里获丰收,欢畅。
收割再忙不觉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