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转业回到家乡了,天门短笛,天门居士,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舅说:“这5个鬼子倒是没有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不过,我们不能靠近这块阵地,要是靠近了,他们就会吼叫着让我们走开。自从你外公为那个小鬼子治好了病后,我们秋天摘茶子到了这个阵地边缘上,那几个鬼子还把阵地上几棵茶树的茶籽摘下来给我们。”
“后来呢?”
“鬼子在这个山头上大约驻守了两年,后来就撤走了,听说他们投降了。”大舅说:“不久,国民党的军队来了,他们就在这块阵地的下方挖了那条战壕,有一个排的兵力驻守在这个山头上。”
“为什么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部队都要在这个山头上驻守呢?”赵洪明又问。
“你们看,这个山头虽然不算太高,但它的视野开阔,站在这里,往北可以看到县城那边,往南,可以看清汤家弄的情况,往东,可观察大岭下面的动静,往西,七鸦尖山下这片开阔地段尽收眼底。最主要的是一旦发现敌情,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我们古家冲这一段公路。”大舅不愧是在程潜的部队里当过兵的人,很有一些军事常识。
西山后面有一条196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的醴浏铁路,古家火车站就在山脚下。
赵洪明家的房子正前方视线非常开阔,长沙至南昌方向的公路从上百亩良田和村庄中间穿过。远处,天马山和道吾山遥遥相望,浏阳县城建在两山之间,着名的浏阳河从县城穿越流过。节假日县城燃放焰火,一家人坐在地坪里就可以尽情地观看绚丽多彩的礼花。
此时,太阳已快到西山顶,再过一会儿就要落山了。赵洪明的妻子章美英怀抱着刚满月不久的儿子,站在地坪边上的桂花树下,望着一里开外的邹家坳上。不到两岁的女儿丹丹蹦蹦跳跳地从屋里跑到她的身边,拉住她的衣角问:“妈妈,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等你爸爸呀。” 章美英轻声地回答说。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丹丹又问。
“快了。”
“妈妈,我到马路上去接爸爸。”说完,丹丹就往田埂小道上跑去。
“你慢点跑,小心摔着了。” 章美英抱着儿子赶紧追了过去。
在太阳下山前,赵洪明走进了古家冲,章美英刚追上女儿,一抬头,就看见丈夫的身影在邹家坳上出现了。
“丹丹,快!你爸爸回来了。”章美英指着远处的赵洪明说。
“噢,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丹丹高兴地拍着小手跳了起来。
不一会儿,赵洪明走近了,他一边与几个从农田里收工回家的社员打着招呼,一边快步离开公路,拐进回家的田埂小道。很快,赵洪明与章美英相会了,他放下手提包,双手抱起迎面扑来的女儿。
“想爸爸了吗?”赵洪明问女儿。
“想!”丹丹清脆地说。
“哪里想?”
“这里!”丹丹用一个指头指了指胸脯说。
赵洪明笑了,也用一个指头点了一下女儿的小脸蛋,问她说:“谁告诉你的呀。”
“妈妈。”丹丹朝章美英甜甜地一笑。
赵洪明用一只手抱住女儿,另一只手在儿子的小鼻子上刮了一下,儿子躺在章美英的怀里,正睁着一双黑黑的眼睛看着他。
这时,赵洪明的小妹赵慧英收工回来,帮他拉起放在地上的提包,一起朝家里走去。
赵洪明走到地坪里,朝屋里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吴冬莲正在厨房里做晚饭,听到儿子的喊声,和打扫完毕猪圈的爸爸赵忠湖一起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赵忠湖接过儿子手中的丹丹,吴冬莲走进大厅倒了一碗凉茶递到刚放下背包的儿子手中,赵洪明端起茶碗一口喝了下去。
“婆婆,我也要喝茶。”丹丹说。
“好,我给你也倒一碗。”吴冬莲又给孙女倒了一碗凉茶,丹丹端起茶碗,望了一眼赵洪明,学着他刚才喝茶的样子,也大口喝了下去,立即被呛住了,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吃过饭后,赵洪明提了一桶温水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然后抱着丹丹和父母在地坪里纳凉,章美英在旁边给儿子喂奶,小妹慧英还在厨房料理。住在附近的几个表弟来了,大家说说笑笑直到深夜。
入睡前,赵洪明端起煤油灯仔细察看了一下蚊帐里有无蚊子,又把早已睡熟的丹丹叫醒,抱她解了小便。章美英也把熟睡的儿子在床的里边放好,这才与赵洪明一起脱衣上床。
赵洪明与章美英刚刚在一个枕头上躺下,两颗年轻的心顿时狂跳,立即侧面紧紧相拥,甜蜜地亲吻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