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同榻相谈
二须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同榻相谈,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二须公子,69书吧),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做完这些后,他自己也感到一股倦意袭来,但心中却是十分满足和踏实,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与此同时,在常山的赵家村。
袁方一路上马不停蹄,依靠不断更换驿站里的快马,历经整整一日一夜的疾驰奔波,终于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天色还是灰蒙蒙一片的时候抵达了赵云家的门前。
袁方牢记着临行前袁绍对他的嘱托,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此刻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双腿发软,身体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一般,但他依然强撑着那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恭恭敬敬地守候在赵云家的门外,没有贸然上前敲门惊扰主人。
就这样,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赵云家的房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一名男子。
但见此人剑眉入鬓,犹如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双目明亮有神,恰似夜空中璀璨闪烁的朗星;面庞白皙如玉,好似无暇的羊脂美玉雕琢而成。虽然身上穿着朴素无华的粗布衣裳,然而那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英武之气,却让人一眼便能看出他绝非等闲之辈。
想必这位便是主公所说的赵云赵子龙了!
赵云手持一杆长枪,看样子正要像往常一样到庭院中演练一番。
可当他刚踏出门口没几步,目光不经意间扫向大门外时,顿时发现那里竟然笔直地站立着一个陌生之人。此人衣着光鲜亮丽,一看便知身份不凡,但其眉宇之间透露出的浓浓倦意,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掩饰得住。
赵云心生警觉,停下脚步,紧握手中长枪,沉声喝问:“不知阁下究竟是何人?为何会一大早出现在我家门前?所来又是所谓何事?”
“不知阁下可是赵云将军,在下袁方,吾家主公乃车骑将军袁绍。家主有书信一封命在下交予赵云将军,叨扰之处还望海涵。”袁方躬身答道。
一听来者竟是袁绍之人,赵云心中不禁凛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赶忙将袁方迎进屋内,请其落座,并亲自奉上一壶略显粗糙的茶水。
接着,赵云小心翼翼地拆开那精致的锦囊,轻轻展开里面的帛布,目光专注而急切地观瞧起来。
只见帛布之上,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仿佛能感受到写信人的豪迈之情。
上面写道:“子龙贤弟,见信如晤!贤弟大名,愚兄久仰多时,如雷贯耳!然因公务缠身,一直未能得空与贤弟相见一面,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如今局势紧张,愚兄有一言,望贤弟深思熟虑而后决断。
常山之地,位于冀州与幽州交界之处,北方有公孙瓒虎视眈眈,东边又时常遭受黑山军的侵扰和劫掠。这战火硝烟,随时都可能被点燃,一触即发!
贤弟身怀绝技,胯下良驹,掌中长枪,纵横天下,罕逢敌手,自然不会惧怕这些乱兵贼寇。然而,贤弟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又当如何自保呢?
愚兄恳请贤弟心怀故乡父老,放眼天下苍生。速来邺城与愚兄会合,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于既倒。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
至于贤弟家中的父老亲人,尽可放心托付给袁方兄弟,他定会妥善安排,安然无恙地将他们护送至邺城。
愚兄在邺城日夜期盼,只愿早日与贤弟相聚,共商大计!”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千古名言犹如一道闪电划过赵子龙那坚毅的脸庞,他那双原本因忧愁而略显黯淡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忠肝义胆的豪杰,又怎能不为这封情真意切、饱含深情厚谊的信件所触动呢?
只见赵子龙深吸一口气,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纷乱的心绪,转身走向袁方,与其开始详细地谋划接下来的行动步骤。
两人围坐在桌前,时而低语商议,时而蹙眉沉思,气氛紧张而严肃。
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之后,赵子龙起身向内屋走去。
在内屋里,赵子龙的父兄急忙迎上前去,眼中满是关切之情。赵子龙面色凝重地看着父兄,缓缓开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自己即将前往邺城的决定一一告知。
父兄们听完后,虽然心中担忧,但也深知子龙为人,知道他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会轻易更改。最终,他们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
告别父兄之后,赵子龙再次回到庭院之中。
此时的他已换上一身银光闪闪的盔甲,头盔之上的红缨随风飘动,更显其英姿飒爽。手中那柄龙胆亮银枪散发着阵阵寒光,令人不敢直视。而他胯下的玉兰白龙驹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不住地打着响鼻,蹄下扬起一片尘土。
赵子龙向着袁方抱拳一礼,朗声道:“一切就有劳袁方兄了!”
说罢,他翻身上马,轻抖缰绳,那玉兰白龙驹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只留下一阵烟尘在空中弥漫。
袁方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着赵云远去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也只有如此英雄人物,才不枉主公日夜牵挂啊!想到此处,袁方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奔波劳累瞬间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他用力地甩了甩头,将那些杂念抛出脑海,然后转身投入到安置村民的工作当中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